《衢州日报》:暑期大学生 书写别样青春 在社会实践中褪去青涩

发布者:宣传部1发布时间:2025-08-12浏览次数:10

《衢州日报》2025年8月12日 报道  记者 郑理致 通讯员 姜凯峰 欧阳洪萍 文/摄

“弟弟妹妹们,我们的课到今天就结束啦。接下来的假期时间,请大家继续有计划地学习、娱乐,注意安全哦!”8月8日上午,柯城区白云街道滨江社区活动室里,大学生胡艺涵和徐璐瑶在和滨江社区开设的暑期公益托管班的孩子们道别。这个暑假,许多像胡艺涵和徐璐瑶这样的返乡大学生,活跃在社区、青少年宫、文化公园等地,或辅导孩子作业,或宣传5A景区创建,用青春的热情与智慧为家乡发展注入新活力。

从害怕带孩子到成为孩子们的好姐姐

胡艺涵和徐璐瑶都是大一学生,分别就读于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英语翻译专业和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得知小区所属的滨江社区要和衢州市青少年宫联合开设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公益托管班,需要招募大学生进行爱心陪护,胡艺涵心想,去托管班当个义务“孩子王”,既可以丰富自己的暑期生活,增加社会阅历,还能为社区作点奉献,何乐而不为?于是她立马联系了高中同学徐璐瑶一起参加。

徐璐瑶和胡艺涵一拍即合,两人一起报了名。暑假回家后,两人即来到托管班正式上任。两人的工作是协助衢州市青少年宫的老师辅导、管理班上的20位小学生。暑托班的课程非常丰富,有知识科普,有兴趣培养,还有互动游戏等,从没带过孩子的两位年轻人既忐忑又兴奋。

第一次上班,胡艺涵和徐璐瑶都十分尽职。每天她俩都是8点过就提前到岗,和其他志愿者一起擦擦桌椅、整理教具,迎接孩子们的到来。课堂上,首先认真辅导孩子们完成暑假作业,然后带他们搭积木、画画、讲故事。两位“新老师”很快得到了孩子们的认可。

“上课、辅导作业要尽心尽职,还要树立一个‘厉害’形象,孩子们才会更加听你的。”徐璐瑶笑着分享她的“带娃秘诀”。徐璐瑶口中的“厉害”,就是要在孩子们面前展示自己良好的专业素养。通过大学一年的专业学习,徐璐瑶已能熟练绘制园林设计图。当她向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时,小朋友们常常惊叹:“姐姐画得真棒!”

“其实当初我和胡艺涵对带孩子还是比较‘恐惧’的,总担心不知道怎么样才能管好孩子。”徐璐瑶说,在同孩子们相处过程中她很快发现,“用孩子的思维交流”是关键。“有个小女孩很好强,喜欢和我比画画,我就悄悄‘放水’,每次都让她觉得自己很快就能超过老师。”这个小女孩暑托班毕业后,家长惊讶地发现,孩子性格更开朗了。

“从害怕带孩子,到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姐姐,真的好开心!”徐璐瑶和胡艺涵高兴地告诉记者,暑托班这段经历,让她们成就感满满。

为衢州古城5A创建“添彩助力”

即将入读大学一年级的叶栋梁同学,今年暑假的选择也是到滨江社区当一名志愿者,作为自己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除了到暑托班“陪娃”,叶栋梁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为衢州古城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添彩助力”。

“我参加了很多社区组织开展的衢州古城5A创建宣传工作。”叶栋梁说,7月21日,他穿着骑行套装和蓝马甲,参与了“水韵古城,骑迹守护”公益骑行活动。他和队员们骑着电瓶车,从社区出发一直到智慧新城草坪公园,沿着沿江绿道一路直行,守护水域安全,积极宣传衢州古城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他还带着暑托班的孩子一起,穿上志愿者马甲,向附近商户分发5A创建宣传册,告诉大家什么是衢州古城文化旅游区,以及怎么游衢州等。

“很多商家对衢州古城5A创建感兴趣,为此,我不厌其烦地介绍旅游区的建设情况。”叶栋梁告诉记者,他对家乡衢州发展特别关注,孔氏南宗家庙、孔子文化公园等地是他儿时经常光顾的地方,在那里他聆听了大宗南渡的故事,学会了作揖礼,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了儒学文化的深刻内涵。如今,孔子文化公园附近的环境越来越美,已成为市民休闲学习的文化地标。

“若是衢州古城5A创建成功,对提升衢州市民的幸福指数,促进衢州经济发展都很有意义。”叶栋梁说,因此,他对衢州古城5A创建工作的宣传十分热心。

“这么好的事情一定要有更多的吆喝声。”叶栋梁说,眼看着如今孔氏南宗家庙一旁的街道焕然一新,还有不少店铺卖起了文创产品,连环画、三头一掌主题冰箱贴等元素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

看到家乡既能保留古城韵味,又能让城市快速发展,叶栋梁说,宣传5A创建更有动力了。

讲解员经历让医学生收获成长

“这是当时杜立特行动飞行员亲笔签名册页,记录了一段中美并肩抗战的历史……”近日,在衢州杜立特行动纪念馆里,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中药学专业大一学生谢方圆向一群游客介绍“杜立特行动”。谢方圆谈吐清晰,把这段历史娓娓道来,让游客对杜立特行动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

谢方圆的暑假特别丰富多彩,她既是衢江区中医院的见习生,要在衢江区中医院要进一步夯实自己的专业技能;同时,她也是一名“讲解员”,空余期间,她要到杜立特行动纪念馆,向游客介绍杜立特行动。

 ▶谢方圆在杜立特行动纪念馆为游客讲解。

“选择到纪念馆当业余讲解员,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对历史比较感兴趣;另一方面,觉得这也是一次难得的实践机会,能锻炼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让暑期过得更有意义。”谢方圆告诉记者,去年她带外地同学游衢州时发现,坐落在市区水亭街上的衢州杜立特行动纪念馆展出内容十分丰富,观展后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心里就想:杜立特行动是二战中极具意义的事件,背后有太多值得被铭记的故事和精神,对家乡衢州这段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自己能否在扩大影响方面做点什么呢?

于是谢方圆开始查找资料。为了更好地宣传这段历史,谢方圆除了利用纪念馆提供的资料,还找了很多相关书籍、纪录片,仔细整理了时间线和人物关系图,确保对每个展品背后的故事都了如指掌。

资料整理得差不多了,谢方圆开始反复练习讲解稿,不只是背诵,而且要试着用自己的话讲出来,加入一些细节描述,让讲解更生动。比如执行任务时,飞行员们面临的技术难题、他们的勇气与抉择等,这些细节都让历史变得更鲜活了。她还模拟参观者可能提出的问题,提前准备答案,比如“这次空袭对战争局势有什么影响”“飞行员后来的命运如何”等。

另外,她还注意观察馆里资深讲解员的讲解方式,学习他们如何引导参观者的注意力,如何把握讲解的节奏。

通过一番磨砺,谢方圆的讲解赢得了参观者的认可。同时在和参观者交流的过程中,谢方圆也学会了如何把复杂的历史讲得通俗易懂,也感受到了大家对历史的尊重和关注,让她认识到,讲解不只是传递知识,更是在传承历史记忆。谢方圆说,讲解员这段经历,让她学到了许多知识,同时也收获了成长。


■记者手记

从热心带娃到文化宣讲,从参与衢州古城5A创建到业余讲解员,返乡大学生们在社会实践中褪去青涩,用专业知识和青春热情反哺家乡。正如胡艺涵所说:“在空调房里刷手机,哪比得上到社会大课堂中磨砺自己有意义。”

大学生们的社会实践,让知识转化为技能,弥补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不仅让自身综合素质得到锻炼,同时也让自己的社会价值得以实现。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脚踏实地,在服务社会中书写别样青春,这样的假期才过得最有意义。